Search

「只要和樹木希林女士在一起,我就想變成一個厲害的導演。」——是枝裕和。
 
3 ...

  • Share this:

「只要和樹木希林女士在一起,我就想變成一個厲害的導演。」——是枝裕和。
 
3 年前的今天,日本演員樹木希林辭世,3 年後的 9 月,日本導演是枝裕和寫下的書籍《#與希林攜手同行》,在台灣出版發行。
 
是枝裕和這麼形容這本書:「《與希林攜手同行》對我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書,一本無法寄出的『情書』。」看過此書之後,能夠輕易發現是枝裕和將樹木希林視為第二位母親,透過電影創作,將對母親的思念、愧疚、遺憾等情緒,投射至樹木希林,尤其是以母親為原型的《橫山家之味》,是枝裕和不諱言淡淡地說:「和希林女士一起拍電影、吃飯聊天,才慢慢地走過母親離世的悲傷。」
 
對了,9 月 15 日這天,同樣是是枝裕和原生母親的忌日。
 
對於是枝裕和的影像作品,我總能在其中看見誠實、謙卑、良善和寬容,不免想像他本人就是如此;也或許是因為他對死亡的探索——或憂傷、或謙卑、或淡然、或莊嚴、或輕盈,無意間承接住還活著的人,有力量能拾起日子,坦然的繼續朝下個必然的死亡前進。《與希林攜手同行》或許正是他以親筆取代鏡頭,勇敢面對樹木希林死亡的療癒旅程,然後這份勇敢的文字,也與影像一樣,能緩緩竄進觀眾/讀者心頭。
 
《與希林攜手同行》內容記載是枝裕和與樹木希林的私密對談,談兩人合作的十餘年間,6 部電影的故事。從《橫山家之味》到《小偷家族》,沒有樹木希林,是枝裕和的家庭作品不會餘味盎然;同樣的,沒有是枝裕和,樹木希林的平凡形象不會刻骨銘心,這點幾乎無人能反駁,如同蔡明亮和李康生、王家衛和梁朝偉、侯孝賢和舒淇等「導」「演」組合那般恰到好處。
 
樹木希林的外貌或許平凡,但在大銀幕中,恰恰是正份平凡緊揪著眾人目光。是枝裕和也將這份談論「平凡」的對話寫於書中,那是樹木希林拒絕演出《比海還深》的陳年往事,以下節錄書中對白。
 
------
 
是枝裕和:拿《比海還深》第一稿給希林女士,是您邀我到一間名為小川軒的餐廳吃午餐時的事。當下我同時提出了《海街日記》的邀約,您馬上答應:「這種角色的話我演。」但是,《比海還深》您則是拿回去考慮了一陣子後回答:「這個我有點沒辦法。」拒絕了我一次。
 
樹木希林:雖然劇本裡完整地呈現了只有是枝先生才能描繪出來的影像世界,但是我腦中瞬間浮現「這個角色的話就算不是我,大概同年紀的人都能演」、「如果因為我接了,害其他人沒辦法演的話就不太好意思」等各式各樣的想法,再加上拍攝時間與其他電影重疊,因此就將劇本拿去還你了。
 
是枝裕和:然後我說:「不行不行,這樣我很困擾,」於是第一稿在我們之間來回推託了大約一個小時(笑)。
  
樹木希林:實在看不到盡頭,最後我認輸了,因為我是個急性子。
是枝裕和:因為我心裡抱著非希林女士不拍的想法,雖然我也理解希林女士在擔心什麼。
樹木希林:你覺得我在擔心什麼?
是枝裕和:您擔心:「觀眾會想看這個嗎?」、「我知道這個角色很適合我,也知道導演想要拍這個的心情,但觀眾會想看嗎?」還有您也擔心:「不知道我能不能為這部作品添加新意。」
 
樹木希林:沒錯。接拍《橫山家之味》時雖然一方面是抱著助人之心,不過劇中的角色設定是自己的兒子過世,心裡背負著那種無可奈何的悲傷。但是這次的角色出乎意料地沒有背負任何包袱。
 
是枝裕和:當時您說了「對演員來說毫無頭緒」、「沒有成就感」。不過,正因為這樣我才希望希林女士來演。
 
樹木希林:這種事很常見。在選角的時候說「這個角色由平凡無奇的人來演最好」。但實際上把人找來了,真的只要「平凡無奇」嗎?明明還需要具備「平凡無奇的人的魅力」才行。此外,比如說放蕩不羈的男性角色。有個對這個女人搖擺不定,對那個女人也猶疑再三的人,於是說:「這個人很適合,對吧?他是個散漫又優柔寡斷的人喔!」這樣的演員看起來只要做自己就好,但在電影中能不能讓那個角色變得有魅力又是另外一回事了。正因為如此所以選角才常常會失敗啊。把「平凡無奇的角色」演得有魅力是一件很難的事。
 
最後,是枝裕和在書中某一處這樣寫道:「我喜歡希林女士的演出是不用多說的,此外只要和您(樹木希林)在一起,我就會有個念頭:『我想變成一個厲害的導演。』」
 
📚《與希林攜手同行》與圖片來源:【臉譜出版】
📝全文請點此👉https://bit.ly/398AO4r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